呼,2013的事拖到2015來寫,實在懶到極點了…
這學期只是要把選修的學分修完,於是修的課就是挑老師選。Chris Wilson的CIS552 Database Issues 當然是首選,所以剩下來唯一一門4學分的課就剩下CIS553 Data Mining 和 CIS590 Computer Ethics。我的好Buddy完全不想碰Sarah Douglas 的Ethics,所以挑了Data Mining來修。
這最後一學期,很多人比我提早離開Eugene,也有新生命來到Eugene。一個同期的PHD陰錯陽差地發現自己生大病(還是在聽達賴演講時發現的),不到兩周的時間,立馬打包回家休養。這兩周的時間,雖然有GTF的保險負擔90%的費用,不過光那兩周的自費負擔,也是令人瞠目結舌,印象中自費已經花了1000到2000鎂做檢查+住院。因為這篇是2015寫的關係,也順便把同學康復準備要回Eugene完成學業的好消息Update上去。
還有位host family的長輩過世提早離開Eugene,短短的一周,一位長輩就因為流感過世。一周前還看到Sue阿姨在Spencer View的Community center送pizza給準備上台跳舞的舞群,結果一周後就收到這噩耗。Sue阿姨一直都是和藹可親的一位老婆婆,在Eugene台灣人圈也都是人人尊敬一位長者。
還有提早搬家打包的張暢和Shangpu,一個是神速在畢業前找到IBM的intern,另一個是因為老婆申請到了OSU的PHD,準備叛逃到Corvallis當Beavers,最後有終於奮鬥完PHD生涯準備去加州當教授的Susan。
有人離開也有新人到。照總全家期待的James Zhao 終於誕生在US,讓趙總成功了當上米國人的老爸。比起台灣的醫療,US的要多高級就有多高級。也不是說台灣的有多落後,而是US的醫院真的是無微不至,有翻譯,有專門照顧產婦一個人的護士,連門口都有警衛顧著整個產房的安全。不過整個CP值,還是台灣遠遠高於US。
除了學業壓力,最後一學期就是不斷地投履歷,不斷的試著refer,但是大多數人的都是連面試機會都沒有一次。雖然OPT連下來都還沒下來,也並沒有絕對要在一年內找到工作的壓力(第一次OPT的期間,任何型態的工作都行,Volunteer工作也OK ),不過大家都在找頭路,自己雖然對找同路這件事還是打著問號,但是還是努力的投履歷,找refer。
Amazon和M$都有來approach給機會interview,不過我就是不對tone,Amazon算是血汗工廠,M$是Senior QA,我覺得我壓根沒法錄取。結果是我透過管道refer的研華US,經過幾次電話面試,就要我了! 入取的喜悅卻被擔心蓋過去了,其實沒有很雀躍,薪水也不錯,工作內容一定會上手,卻不知道自己是否願意在US再掙扎個幾年才回去。雖然OPT可以用一年多,但對自己一年多在US的經歷,是否能在TW繼續沿用?為了一年多的OPT,再舉家遷到Irvine,是否值得? 這麼多的問號是應該再interview前就想清楚的,但是interview曠日廢時,都要一兩個月,等到真的offer下來之後,我才終於搞懂待台灣or US的利弊,認命回台面對30歲後的關卡。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,自己能在US是能有找到工作,只是條件不允許,讓我繼續在US摸索下去了。
最後一學期其實非常的快,也總算有老鳥的feel,車子開熟了,朋友篩的差不多,有點像當兵退伍前的感覺,未來的挑戰還沒真正看到,還在嘗著甘蔗最後面的甜味。
發佈留言